在情感的纠葛与法律的界限间,总有一抹温暖的力量,默默搭建着理解的桥梁。近日,宝应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探视权纠纷,不仅修复了破碎家庭中的亲子纽带,更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。
张某与李某,是一对曾经携手如今却分道扬镳的夫妻。2022年,在宝应法院的调解下,两人和平分手,对财产、债务及儿子的抚养问题达成了共识。然而,探视权的细节安排却成了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一道难题,尤其是当李某带着儿子小李远赴他乡,张某作为母亲 ,对孩子的思念日益加深,最终选择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探视权。
面对这起敏感而复杂的案件,宝应法院执行局没有选择简单的强制执行手段,而是决定采用“执行+社工”的创新模式,引入少家庭心理健康社工,共同为这起案件当事人寻找最优解。
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,小李被带到了法院少年家事审判中心的“心语室”。一进门,他的目光就被房间里的沙盘和各式玩具深深吸引,那份纯真的好奇暂时忘却了周遭的纷扰。社工房桂香温柔地与小李攀谈起来,用专业的心理学技巧慢慢打开孩子的心扉,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。
与此同时,案件承办法官王文清正与张某和李某进行着深入沟通。“探视,不是一场交易,而是亲情的延续。”他重心长地说,“我们要做的,是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方式,让父爱母爱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不缺席,为他构建一个稳定健康的成长环境。”
在社工的专业引导与法官的耐心调解下,双方的情绪逐渐缓和,从最初的针锋相对到后来的相互理解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张某和李某终于就探视的具体时间、地点和方式达成了共识,并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字。那一刻,张某的眼眶湿润了,她紧紧握住法官和社工的手,连声道谢:“谢谢你们,让我和孩子之间的爱有了延续的可能。”
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,是宝应法院“执行+社工”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。截至目前,宝应法院已采用此种方式成功执结了5起探视权纠纷案件,每一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满意。
在未来日子里,宝应法院将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一工作模式,努力让其成为连接亲情与法律、过去与未来的桥梁,让每一份爱都能在法律的护航下温暖抵达。
来源:宝应县人民法院